金掌柜-您的贴心管家

>> 返回新闻中心

IIPA报告:2016年国内NFC市场规模约达70亿
2014-07-10 11:01:10 来源:NFC日报
分享到:

       近日,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IIPA,简称国际物促会)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NFC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未来三年,中国NFC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到2016年预计可达到70.1亿元。同时,市场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期,预测2016年后中国NFC各种应用进入高速发展期。

  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国际物促会(IIPA)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NFC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8.64亿元,同比2012年增速达到264.06%,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特征。

  市场规模何以爆发式增长?究其原因,是2013年各大手机厂商的NFC手机大量出货,从整体上带动了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相比最近三年的市场规模数据,2012年是NFC市场的启动元年,市场规模增速同比增速达到51.92%,究其原因是NFC在国内市场低迷几年后,不断得到市场各方的认可,同时NFC产业链不断成熟,市场环境给予NFC发展的良好契机。以上因素使得国内在2012、2013年快速进行了移动支付的布局与试点,市场规模快速提升。

  NFC这一新兴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已经为全球众多通信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以及其它行业所关注。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的各个领域进行了试点。由于NFC技术最大的载体是手机终端,而中国目前拥有超过12亿手机用户,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因此,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NFC市场规模不断发展。

  2013年全球的各种NFC手机开始密集发布,三星发布最新的GalxyNote3,与Galaxy其它机型一样,都带有NFC功能,国产手机新锐--小米也在发布最新的小米3手机,同样支持NFC功能。

  从近期发布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品牌看,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看到该领域的前景,争相推出具有NFC功能的智能机,而且,从手机价格上不仅有高端智能机,也涵盖了类似小米、OPPO等中低端智能机。可以说NFC功能正在逐渐向移动设备标配发展,门槛越来越低更有助于NFC业务的推广。

  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70.1亿元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及数据模型的分析,国际物促会(IIPA)认为,国内的NFC市场规模在2014、2015年增速可达到62.55%、 73.99%,在可预期的未来三年年均市场增速达到55.5%。可见市场在未来三年将实现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估中国2016年NFC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70.1亿元。

  随着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投入发展NFC服务,中低价手机可望突破NFC导入成本过高的桎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皆宣布2014年将加码投资布建NFC软硬体平台,并将提高新型SWP-SIM卡采购量,以取代传统SIM卡提供NFC资讯安全管理机制。由于SWP-SIM卡已具备NFC安全元件功能,因此当地手机厂商只须再采用一颗控制晶片就能组成完整解决方案,将大幅减轻成本负担及上市时间压力。

  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力推动的可信托服务管理(TSM)行动支付平台在一系列测试后已接近完备,可望于2014年正式上线。不仅如此,中国移动为加速提升旗下NFC服务能见度,2014年购置机种将有一定比例强制要求内建NFC控制晶片,势将驱动华为、中兴、联想和二线OEM跟进推出新机种,使 NFC开发热潮蔓延至中国大陆平价手机市场。

  形成量级规模尚需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国内市场来说,NFC的未来很诱人,同时也需要一套统一的业务标准,从运营商到手机厂商需要经积极行动起来推动NFC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近场通讯在移动支付领域将市场爆发式增长。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将成为一种趋势,相信在这种趋势下,NFC应用将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链。

  在NFC经常使用的交通领域,需要经过住建部和交通部不同标准的支持问题。从宏观来说,NFC支付需要经历TSM利益争夺,与此同时,这还是在没有考虑NFC三大方案如何选择情况下的考虑,背后的卡商、方案商的利益和产业格局博弈更加复杂。

  未来NFC功能能否从一个旗舰功能变成真正的标配,如何从高端终端向中低端终端普及,还需要厂商加大投入研发力度。NFC能否大面积的商用还仍然需要看这两年NFC的市场发展,这不仅牵涉到支付领域,还涉及到终端部件供应商、监管部门等。

  此外,NFC的应用场景广阔,而目前更局限于近距支付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NFC的应用扩散。未来,我们能够大量地在移动支付、电子票据、蓝牙配对链接、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看到NFC的快速发展。
关于汇卡联系我们新闻中心安全中心合作伙伴丨    客服热线400-686-6006  
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2003-2019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20289 粤ICP备1109320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