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中心
大数据时代 第三方支付落地是关键
几年前大家谈规模效应,大数据似乎还是少数新锐空中阁楼般的愿景。现在,大数据的概念,已经迅疾渗透到各行各业,即通过对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其相关性及规律,发现个体和/或群体的规律及本质。目前国内外大数据基本上都依然在建立概念、探索方法、初级应用的阶段。
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该怎么看待和利用自己现有的数据?如何使数据的价值落地?
首先要关注法律和风控技术安全。大数据概念及应用相对领先的美国,政府公共数据的开放立法,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文化发酵,才一步步实现。技术上我们可以拿来主义,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社会文化的酝酿,没有法律基础,没有对数据本身的风控保障,数据挖掘分析所需要的大数据融合及大数据交流无从谈起。
对大数据安全极为有意义的一个案例,是今年5月13日欧盟判定个人享有“被遗忘权”,谷歌败诉。在欧盟,人们从此可以要求谷歌删去其个人信息检索。有分析认为欧盟此举深层的原因是担心网络信息的国家主权旁落,担心本国数据信息被保存到其他国家,其个人甚至国家信息安全受制于人。欧盟没有像谷歌、脸书等那样的网络产业巨头。但是,没有法律及风控技术安全保障下的大数据活动,依然会给挖掘及分析技术相对成熟的其他国家可乘之机。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金融行业的一部分,其数据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定位要合理。第三方支付机构一直被冠以具有数据优势,的确,银行没有客户资金流后面相对应的真实交易实时数据,包括交易的商品、收送地址等。但这种优势能维持多久?如果一味竞争,是银行能更快地补全数据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能更快成长到比银行强大?一旦大数据融合交流条件成熟,银行的短板将被弥补。那时定位不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将何去何从,不可预知。
第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数据优势可以是合作的筹码。富国银行是PayPal的合作银行,富国银行从美国排名第四位的银行上升至第一位,并超越工行成为全球市值最高银行,其一大特色就是能够低成本批量化服务大量小微企业。这和其与PayPal的合作是相得益彰的。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快钱和招行在小微金融方面的战略合作,应该是学习了富国银行和PayPal的经验。
最后,第三方支付机构还需要不拘一格。合作,不意味着完全没有竞争。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经常被比喻成动脉和毛细血管。第三方支付机构一方面在合规的前提下寻求对自身内部数据的特色应用,如更精准的风控模型,在小额贷款、个人理财方面的定向营销等;另一方面要为今后的数据融合交流做技术标准,技术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准备,时机到来时最快最大地体现数据交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