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掌柜-您的贴心管家

>> 返回新闻中心

第三方支付进入后牌照时代 移动支付成发力重点
2014-05-26 17:0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北京商报
分享到:

       自2011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向全国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至今已过整三年。截至目前,央行共发放了250张支付牌照,交易规模也已经从2010年的5.1万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17.2万亿元。

       央行颁发“支付牌照”是第三方支付行业上出现的一次重大分水岭。过去三年,面对这个隐含着数十万亿元市场份额的行业空间,各家支付企业纷纷采用差异化战略,紧锣密鼓布局,促成了第三方支付2011—2014三年黄金期。

      回顾 三年内第三方支付屡遭坎坷

   过去数年,第三方支付机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然而,这也令传统商业银行、银联等“老大们”倍感压力。银联“收编”、银行调低“限额”、央行收紧监管等消息不时传出。

     银联与第三方支付行业之间的纷争由来已久。在第三方支付出现以前,传统收单市场一直是银联和商业银行两分天下。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几家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均通过与发卡行直接连接的方式开展互联网支付、POS收单、快捷支付、手机支付等服务。2013年8月,银联推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督促各成员银行统一行动,逐步将非金融机构银联卡交易全面迁移至银联网。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恩怨在今年3月掀起一轮舆论高峰。工、农、中、建四大行自2月底相继调低快捷支付限额,某第三方支付巨头频频以受害者形象示人,指责银行垄断。对于此次做出快捷支付额度调整的原因,银行方面的回答如出一辙,是出于客户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考虑,做出额度控制主要是为了客户的资金安全。但也有观点称,四大行这番举动是对快捷支付的“曲线制约”,由于快捷支付入口对银行活期存款冲击巨大, 而支付公司建立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闭环,也使得银行进一步沦为支付公司的后台“提款机”。

     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规模的迅速膨胀,央行作为监管机构也出台了多项政策规范其业务。3月13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暂停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4月,央行及银监会联合下发“10号文”,要求银行设立与客户技术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支付限额,包括单笔支付限额和日累计支付限额。至于限额是多少、临时期限有多长,由银行自己决定。这也被视为官方允许银行自行调整快捷支付限额。

       展望 移动支付成下一轮竞争重点

     随着互联网进入深水区,线上线下融合局面的出现,也意味着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加强自己核心优势的基础之上,需要不断扩展自身产品及服务的外延。从业务类型的角度出发,单一的线上或线下业务已不能满足企业及个人用户的综合需求;从服务内容层面出发,以支付结算服务为基础,以泛金融服务的方式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将是支付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意味着,移动支付将会是第三方支付下一个竞争重点。

      如果说电子商务的崛起成就了第三方支付的第一个黄金十年,而随着3G、4G技术的发展,下一轮变革的重点主要来自于移动支付。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随着用户对移动支付接受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是重要企业对移动支付市场和用户的培育,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易观国际的预测,2014-2016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将分别为49.2%、44.3%、39.4%,而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将分别为90%、67.5%、50.7%。到了2016年移动支付规模将达到4.1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3.8倍,而同期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增长只有两倍。

     专家表示,在移动支付的冲击下,未来几年内,第三方支付将迎来洗牌期。目前250余家获牌企业中,最终能够健康存活下来的将不到100家,90%的市场份额将会集中在10家企业手中。

       新一轮博弈中,谁能出奇致胜,成为最终赢家,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关于汇卡联系我们新闻中心安全中心合作伙伴丨    客服热线400-686-6006  
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2003-2019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20289 粤ICP备1109320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