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中心
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同比增七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上周六发布的《支付清算蓝皮书: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4)》指出,去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1.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达707%。
蓝皮书称,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试点工作的开展,使得客户在境外网站上购物时,无需再通过VISA、万事达等双币银行卡支付,而只要使用单币种的人民币卡,通过试点支付机构便可在境外网站上消费支付,省去了个人结售汇等繁琐的手续。
此外,网上销售基金、理财产品等业务的开展将带来基于互联网的财富管理模式创新,也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跨越式发展新机遇。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习惯于网络交易行为,可以预计,第三方支付行业将迎来增值服务创新模式的迅速增长。
蓝皮书认为,在此过程中也会面临金融风险是否积累的争议,也有新兴金融产品及模式对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但是总的趋势,应该是一方面尽快完善相应规则,合理控制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对于这类适应大众需求的创新,给予一定的探索空间与容忍度。
蓝皮书还指出,支付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了货币政策工具效率的提高、改善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带来更复杂冲击。
其中,非现金支付工具包括电子支付、银行卡、票据以及汇兑等其他业务。随着支付基础设施的不断建成和完善、支付服务组织的健全以及社会信用的发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现金支付在整个支付体系中的比重持续增加。正是由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快速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较为深远。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当非现金支付比重增加时,一方面会导致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金率的下降,货币乘数将会上升,从而货币供给量增加。另一方面,非现金支付减少了交易中在途资金的需求,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周转速度的加快增大了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