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掌柜-您的贴心管家

>> 返回新闻中心

解读央行最近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各种政策
2014-03-21 09:45:35 来源:搜狐财经
分享到:

       3·19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找了些媒体开了场座谈会,主题大意是“危机公关”。按说央行一直挨骂,已经比较习惯了,这回估计被骂急了,背景主要是是最近被密集爆出各种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措施,包括暂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出台第三方支付结算草案,列出限额条款,被传准备收余额宝的储备金等等。刘士余大段转述网友的评论,看来是没少看,不过真的压力应该不止于此。

  总的态度:央行继续支持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方向不变。

  李总理言犹在耳,刘士余一直推动,不至于180度大掉头,他也把互联网金融公司夸了个够,创新啊,激情啊、才能啊......

  但,肯定要强化监管。

  央行比较郁闷的是:此前传出的所有文件基本都是工作底稿,具体条款具体额度都还需要不断内部讨论,但被挂到网上惨遭口诛笔伐,尤其暂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的通知还没送达被监管单位就已经在网络疯传,感觉到之前建立的信任被破坏。
  天已经变了,央行慢慢适应吧。

  关于暂停虚拟卡二维码支付

  央行认为自己唯一作对的是用了“暂停”而不是“叫停”,留下了很多猜想,一切皆有可能。

  二马、中信确实未向央行沟通此事,但央行强调并非因为感到被冒犯而暂停。

  暂停的主要原因是此业务动了“账户实名制”这个根本要害。类似的产品,已有多家商业银行考虑过,但评估之后认为越界太多放弃了。

  实名制为嘛重要,长期以来,冒名卡一直是困扰央行的一个问题,即便实行了柜台实名制,相关问题不仅量多,而且性质比较恶劣,基本每一项新业务推出都会很快产生各种相关骗术,银行卡信用卡如此,二维码更胜,风险极大,潜在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当然还有些更大的任务像反洗钱、套现这样的也都与此关联。(虽然央行一向谨慎,但见惯了大钱的他们为此类事件坐立不安,数额很巨大性质很恶劣是肯定的,不过央行需要学习下所谓的大数据思维啊,提供点数据,提供点大案例,虚头巴脑的说服力太差。)

  其实监管层最担心口子一开泥沙俱下。小公司的金融风险凸显,滋生其他问题。

  可能的解决思路,一是线上线下监管趋同,需要柜台办理(用户体验很差);二是对功能、金额、交易场景等因素加以限制,不能与强实名卡功效相等。(核心意思管是必须的,但怎么管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商量,央行也不搞一言堂。)

  是否会再启动。标准答案可以忽略。(应该会重启,但会有监管的框架,不许裸奔。)

  关于支付清算标准草案

  中国对于金融机构的管理历来都是先发执照再经营,第三方支付是个例外,央行发了三位数的支付牌照,基本都是奉子成婚,你既然干了,符合条件的让你名正言顺受招安。算来,传统银行是亲儿子,互联网金融是干儿子,但前提是,都得听爹的。

  但第三方支付只是补充。这也是央行对他们的定位。

  从“央行围剿第三方支付”这类稿件的传播路径来看,热点选择准确、传播关键点清晰、流量关键词又准又狠、效果超好,你说媒体敬业或者有人可以组织我都信。某些公关的能力大家都清楚,马云的新名言“搞死你的,可能不是技术,而是一份文件”,简洁有力解气泄恨,于是大家跟着一起骂。

  其实很多人包括所谓专家大都是看了一半就开骂,工作底稿中所说的转账支付消费的限额,对一般用户影响有限,超额之后跳转银行卡系统,不便之处在于增加了操作流程,降低了用户体验,比如一笔钱得搞好几回,得多输遍口令啥的。但很多人理解为支付宝一年消费有上限等等,瞎恐慌。第三方支付希望自己不受限制的搞定这些,但央行的逻辑是,你们将来要出事了还得我替你们擦屁股(墨菲定律和无数先例证明一定会出事),不如我先加个安全门,虽然这很不符合互联网反权威的精神,但央行确有这样的职责。

  真正受影响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限额基本固定了他们单客户的交易上限,商业模式可想象的空间受限。草案疯传,合理的逻辑是这些支付公司有意无意的泄露,媒体大肆传播,网友大V跟进恶评,裹挟民意提高谈判筹码,倒逼央行。目前来看,他们胜利了。

  不过其实央行一直也是要谈的,“限不限额、限额多少”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需要各方意见和各种测算,预测这仍旧需要个过程,但也不会太慢。

  总的来说:

  央行的态度大致是:条件可以谈,底线不能碰。

  线上监管空白,加速中。

  预期类似第三方支付机构这样的新纳入监管者,还将利用各种方式堆积筹码,已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关于汇卡联系我们新闻中心安全中心合作伙伴丨    客服热线400-686-6006  
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2003-2019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20289 粤ICP备1109320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