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中心
刘胜军:互联网金融改变银行业垄断竞争格局
和讯银行消息 2月22日,2014《财经》宜信财富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国际模式 本土智慧”。和讯网作为合作媒体对论坛进行全程图文报道。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发言表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改变了银行业的垄断竞争格局。金融业的竞争者越多谁受益呢?当然是金融业的客户受益,存款人受益,借款人会受益,所以一定会带来这方面的改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对互联网金融应该抱有更大的耐心,更多的包容。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刘胜军: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论坛,我想刚才两位嘉宾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我换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互联网金融和当前社会的变革,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能够讨论清楚,可能对接下来的监管,各方面对互联网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当今中国社会,大家每个人都很关注的是一个金融悖论,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货币超发非常严重,李克强总理也从来不避讳这一点。但是另外一个很困惑的是说,中国融资难是非常普遍的,当然全世界小企业融资都难,但中国是特别难,融资难,融资贵,而同时老百姓的钱又没有地方保值增值,所以这样一种金融悖论的本质,就是我们过度的金融管制造成的,特别是我们的利率管制,我们银行业的垄断和IPO的审批制。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中央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局面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不改变这样一个过度金融压抑的局面,我可以认为这个局面再持续一、两年的话,我们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这个并不是一个危言耸听,很多企业不可能长时间承受这么高的融资成本。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非常全面的改革,其中金融改革基本上我刚才说的这个问题都触及到了,比如说利率市场化的问题,IPO注册制的改革,还有要允许民营银行。既然中央提出了这样个改革,我们为什么还要关注互联网金融呢?我想这个和我们改革的一个策略是有关系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改革不可避免的会面临非常大的阻力,具体到金融领域而言,最大的阻力其实就是来自于大型的银行,甚至说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本身可能也是改革阻力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够简单的依赖自上而下的顶层改革,这样的改革很可能推不对,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能自下而上的改革就特别重要,我觉得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非常自下而上的野蛮生长。刚才黄教授也提到这样的一个词。比如我们看到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已经带来了利率市场化,所以不需要自贸区再去搞什么试验,某种程度上已经通过我们野蛮式的创新实现了这一点。另外互联网金融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属性,第一个属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一句话,叫发展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就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什么叫普惠金融呢,我们现在的金融已经被特权化了,只有国有企业、政府还有很多大企业能够比较容易去融资,这样一种金融特权当然对一个社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互联网金融就是满足了原来金融体系没有被满足的金融需求。所以从这样的一种意义上来讲,它是符合我们普惠金融的一个理念。
另外很多人没有关注到,为什么说中国互联网金融比美国还火爆,我想这个其实是中国特殊的背景。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机构被国有银行垄断的,我们存在非常显著所有制的歧视。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做互联网金融几乎清一色都是民营企业。我可以这么形容,在打破国有资本金融垄断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撕开了一道口子,过去我们很多年改革政策都推不动的东西被互联网金融浪潮给推动了。当然我们回到现实中来讲,我们也不否认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创新,它可能会带来风险,任何的新生事物都可能会带来风险。
所以说我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几年的一个展望大概有几个要点:第一,我相信监管部门会出台一些监管的规定,特别是针对现在争议比较大的P2P的业务形态;第二,如果监管部门出台监管措施的话,将会带来P2P一个行业的洗牌,甚至会有大量P2P的公司出现倒闭,但是这个本身对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成长可能是不可逾越的阵痛,一定会经历这样的一个局面;第三,我们要非常关注“BAT”,就是百度、腾讯和阿里,现在这三家公司金融创新只是刚刚开始,基于他们的特殊竞争力,如果说他们在金融方面作出更多创新的话,我想确实有可能带来颠覆式的改变,不仅仅改变对银行带来冲击,可能我们很多小的金融创新业态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这个是我们需要非常关注的;第四,很多人把银行和互联网系统对立起来,这个是不对的,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工具,阿里巴巴这些公司可以做的事情,银行也同样可以去尝试。我觉得互联网本身是一个降低交易成本非常有效的工具,我们讲金融,金融是干什么的,就是信用中介,作为信用中介非常核心的能力是降低交易成本,银行完全可以,也必须把互联网这样一种工具引入到银行的创新当中来。未来几年,我们现在看到的招行、平安银行、陆金所他们已经在行动,未来更多金融机构会拥抱互联网的浪潮。
具体到互联网金融怎么监管,我个人认为应该区分对待,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既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晚,比如监管的太早,可能创新就没法搞了,这个行业就消失了。但是美国次贷危机告诉我们,如果一种新的金融出现之后,如果一直在观望,可能风险被放大,最终酿成金融危机。我们中国的互联网金融,P2P为代表的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金融业态,到这个阶段之后,类似于几年前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可能到了监管的时机,如果一味的观望和拖延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另外对BAT怎么去管,最近余额宝,央视评论员呼吁取缔余额宝这样确实有点比较不负责任的说法,你看他取代余额宝的几个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鲶鱼效应”,迫使银行来改变。而且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什么改变,刚才曹院长讲改变了什么,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是说改变了银行业的垄断竞争格局。我们知道金融业的竞争者越多谁受益呢?当然是金融业的客户受益,存款人受益,借款人会受益,所以一定会带来这方面的改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对互联网金融应该抱有更大的耐心,更多的包容。当然,未来几年我们不排除阿里和腾讯BAT他们这个梯队,在银行业或者金融业方面会有非常大的成长。一旦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突破之后,可能就需要被纳入到监管的视野,我们甚至可以给这几家公司发放一个互联网银行的牌照。当然互联网银行和传统银行可能又有所区别,互联网银行怎么去监管,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我们不否认监管的必要性,因为金融是特殊的行业,是管理风险的行业,是有外部性的行业,会带来一些问题,我一定要监管,但是监管不代表管制,更不代表所有制歧视,所以我们对央视评论员这样一种比较敌视的心态是我们要反对的,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更多的要包容,要鼓励创新,同时要适度、适时的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