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中心
遭遇双面夹击民营银行命运多舛
遭遇双面夹击
民营银行命运多舛
银行对民资敞开闸门,苏宁、阿里等各行各业疯抢而入,冀望在银行高收益中分一杯羹。不过,在银行巨头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夹击下,民营银行打破垄断,促进竞争与创新却成为美好的理想,其天生品牌、风控的弱势,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只能靠高收益吸引客户,高风险随之而来,银行业“不倒翁”神话或破除。
生于厮杀与混战
“先等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民营银行互相厮杀一番,能活下来的再与传统的银行业来PK!”10月24日,一位银行业人士刚刚完成一轮调研,他认为民营银行并不如外界看起来那么美好,在当今银行业的格局之下,它们只能算是虾兵蟹将,不但不足以掀起浪花,还将遭受惨烈竞争之痛。
如今互联网金融兴起,民营银行要想吸引资金,首先要面对的是野蛮生长、互相厮杀的互联网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激烈从不断抬高的收益率可见一斑,近日,百度推出了预期收益率8%的基金理财产品,一元起售。阿里巴巴的“余额宝”遭遇了追赶者和强劲对手,其独美的时代终结。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相互厮杀拼抢客户的杀手锏只有一个,那就是抬高收益率压倒对手,民营银行一出生便要遭遇互联网金融劲敌。
“金融其实最终都一样,就是比拼同等风险下的收益率。”某券商人士说,互联网金融竞争将不断抬升收益率,倒逼银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而民营银行的收益率要远高过大中型银行,才会对客户有吸引力。
接下来将是存款利率的放开,上述券商研究员称,大中型银行稍微抬高存款利率,便会如吸金石一样吸进海量资本,品牌弱势之下的小银行就只能以高利率揽客,高利率揽客决定了只能投资高收益产品,从而进入高风险的魔咒之中。上述券商人士认为,“那个时候才是民营银行、P2P噩梦的开始,所以现在尽管放手让他们去成立、去成长。”
理想丰满现实骨干
民企纷纷抢滩银行,无非是冲着赚钱而来,“就是想提高一下资产收益率,零售2%的收益率太低了,他们对银行10%以上的收益率羡慕不已。但实际上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果不能异地扩张,监督会使得你很难受!”上述银行业人士表示。
民营银行起步阶段,首先将是有限定的区域性经营,即使批准全国经营,其起步涉及的也只是少数几个地区。然而在监管指标上,将与全国性银行的要求一样,都要受到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等硬指标的约束,那么民营银行的风控人员等各方面都要跟上,这对小型银行来说都是无形的压力。
民营银行持续的融资压力将会如影随形,“银行融资的渠道无非一线市场和二级市场,而上市还遥不可及,那么最终又涉及股权的问题。”上述银行业人士认为民营银行将会持续面对融资的压力。
东方证券银行业研究员金麟认为,民营银行面临多个发展瓶颈,一是风控能力的建立;二是资本瓶颈,银行业面临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意味着若不依靠外部融资,银行做大的过程十分缓慢;三是跨区经营限制,目前城商行的跨区设点都还没有放开,未来民营银行的跨区经营也势必困难重重;四是存款的拓展,特别是在未来银行破产制度建立之后,小型金融机构在拓展存款上天然地难以与大中型银行竞争。
■观察
银行业“不倒翁”神话或破除
美国银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倒闭破产成为常事。而在我国,银行倒闭屈指可数,成为高收益的“不倒翁”行业,但未来这一现象有望在民营银行加入之后破除。
“其实只要存款利率放开,会有很多小银行破产。他们要提高自身的负债成本,必须寻找高收益的资产,那么风险马上就出来了。”上述银行人士认为,如今银行存款脱媒,加上互联网金融兴起,对刚刚出生的民营银行冲击会更大。在平安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励雅敏看来,民营银行较其他银行优势在于资产端定价能力,其面对的客户可能拥有较强的议价水平,但劣势在于缺乏信誉和风险自担能力、持续的资本金补充能力及稳定的低成本负债来源。
在美国,银行倒闭是家常便饭。但某商业银行行长认为,中国的银行模式与美国运行规则不同,所以并非引进民营银行,甚至允许倒闭就能解决竞争与创新问题, “美国仍是以单一银行制为主,一些州立银行倒闭影响并不大。我国是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并存,实际上各大行通过在全国办分行和网点,竞争已经很充分,银行的实际家数也已饱和,所以民营银行进入首要关注的是风险问题。”
民资杀入民营银行,先是以为能够抢到一块肥肉,如果面对赚钱难甚至破产的命运,会否最终使民资出走银行业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随着民营银行的放开,未来银行不倒闭本身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最终也会出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民营银行业,所以即使有民资撤出,其他的民资又会进来,“关键是把银行公众利益受损害和银行自身的利益分隔屏蔽,那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就非常重要!”
■他山之石
针对客户
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资本运作成熟的美国,民营银行在市场定位、产权结构、政策扶持与金融监管方面,有很多方法值得借鉴。
美国本土有7000多家银行,大部分都是社区银行,分散在美国各个州。尽管资产不足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低于11%,但其向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却占到全行业的近40%,这使得社区银行在创造就业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美国社区银行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针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小到专门对13岁-17岁的社会成员提供指导性储蓄账户,大到对高负债社区成员设计有针对性的债务转换及清偿方案。
不久前,有媒体深入走访美东地区主要城市的社区银行。“当你有较多资金需求时,社区银行马上会恭敬地把你请到银行办公室,提供一对一的服务。”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在校生Andy表示。社区银行往往会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如专门为学生设计的信用卡和学生贷款,以及根据客户的旅行需求来设计相关金融产品等。
纽约社区银行还提供从娃娃抓起的“社区金融”知识普及。譬如纽约商业银行赫斯特分行近来在布鲁克林区的小学推出“金融扫盲课程”,教孩子们如何合理规划预算。